来源: 时间: 2023-02-16 浏览量:1162 关闭
移动源污染现状
2022年12月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557.7万吨。汽车排放的CO、HC、NOx和PM占比超过90%,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中,柴油车NOx排放量超过汽车排放总量的80%,PM超过90%。
图1-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
此外,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非道路移动源NOx排放量接近于机动车。其中,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飞机排放的NOx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30.0%、34.9%、30.9%、2.8%、1.4%。
图2- 非道路移动源NOx排放量构成
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道路交通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国家政策要求
2021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细颗粒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能力建设方案》明确,需进一步完善全国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切实提高“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止重点区域协同控制能力。《方案》中提出,要开展公路、港口、机场、铁路等交通污染专项监测,选取点位,结合实际情况将点位实时信息报送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立涵盖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的移动源监测体系,重点区域城市加强机场、港口、铁路货场、物流园区等内部或周边大气污染监测监控和管理,推进交通环境监测数据跨部门互认共享与联合研究。
2022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规划、设立、建设与维护等管理。
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要求如下:
解 决 方 案
针对当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需求,泽天春来推出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全面覆盖NO-NO2 -NOx、CO、PM10、PM2.5、NMHC、苯系物、气象五参数、BC、VOCs(57/117)、汽车流量等交通污染相关因子,并集成GIS(地理信息系统)、通信技术、车辆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各类实时交通环境信息数据,对监测体系中的污染物进行时空动态趋势分析,推进大气污染的精细化管控的目标以及各类型移动污染源的精准溯源。
AM-5 型 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环境空气中的SO2、NOx、O3、CO、PM2.5、PM10等污染因子的浓度变化,并结合气象参数(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对区域环境进行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实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估。
GCOS-6100型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及苯系物)在线监测系统
基于总站最新标准GC-FID-直接法测量非甲烷总烃,色谱仪内置捕集解析模块、检出限低(ppb级)、响应时间快、无需预处理,操作安装简洁,维护成本低,可用于多种场景中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的在线监测。
PAMS-100P 型 环境空气VOCs(PAMS 57)在线监测系统
采用双冷阱富集与GC-FID联用实现环境空气中VOCs57种PAMS的自动监测,满足(HJ1010-2018)标准要求。GC-FID/FID双柱双系统,检测能力强;系统小型化设计,安装维护方便,整体可靠性高。
PAMS-100P 型 环境空气VOCs(117)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在线预浓缩系统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量环境空气中117种VOCs组分(57种PAMS、13种醛酮及47种TO15物质),系统对挥发性有机物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和维护方便,可满足光化学组分站,大气超级站的VOCs组分自动监测需求。
BC-100型 黑碳仪基于光学衰减法的监测仪器,可连续实时监测黑碳气溶胶的质量浓度。通过连续采集滤膜上的颗粒物来测定光的衰减,根据黑碳气溶胶在从紫外到近红外波段对光的吸收特性和透射光的衰减程度,实时获得黑碳气溶胶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