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2025-08-20 浏览量:11 关闭
日前,商达公用集团与中科院海洋所合作传来捷报——首批60000 余尾大西洋鲑鱼苗在商达公用浙江西塘共富渔仓育苗孵化车间成功培育,成苗率超95%。这一成果标志着商达公用在大西洋鲑RAS智慧养殖领域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为大西洋鲑本土规模化养殖筑牢核心技术根基。
大西洋鲑鱼苗
技术攻坚:精准破解育苗核心技术难题
大西洋鲑原生环境特殊,育苗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此次合作团队依托商达公用RAS 智慧养殖技术积淀,通过精准环境调控,复刻大西洋鲑原生栖息地生态,攻克多项技术瓶颈。
【孵化条件严苛把控】:全程将水温恒定在适宜区间,溶氧稳定维持9-10毫克/升,保持孵化环境全程无光、噪音低于 30 分贝,确保发眼卵在 2-3 周内同步破膜,为后续育苗奠定稳定基础。
【仔鱼发育精准监测】:针对大西洋鲑仔鱼从卵黄吸收、口裂形成到鳔器官发育的关键阶段,建立“银膜包裹—鳍条分化—肠道开通”三级判断标准,精准把控发育节点,实现内源性营养向开口摄食的无缝衔接,大幅提升仔鱼存活率。
产学研协同:中科院海洋所团队注入“海洋智慧”
作为我国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军力量,中科院海洋所团队在低温鱼类繁育方向深耕十余年,此次合作中,团队结合商达公用RAS 系统优势,贡献多项核心技术支撑。
【本土化适应性改良】:针对我国不同区域气候特点,优化RAS 循环水系统参数,解决传统大西洋鲑养殖“靠天吃饭”的痛点,让大西洋鲑养殖摆脱对自然环境的强依赖。
【高密度育苗技术】:通过优化养殖单元布局与水质调控方案,将单个养殖单元大西洋鲑鱼苗存活率提升至95%,远超国际 70% 左右的平均水平,为后续工业化量产提供关键数据支撑与技术范式。
产业价值凸显:开启大西洋鲑国产化养殖新征程
此次大西洋鲑育苗成功,不仅验证了商达公用RAS 技术在高端冷水鱼养殖领域的可行性,更打破了国外对大西洋鲑核心养殖技术的垄断,契合集团 “十五五” 规划中“突破水产育苗‘卡脖子’技术”“建立良种繁育中心”的战略目标。
商达公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深化“科研机构+技术平台+产业链服务”协同体系建设,加速技术成果向实际产能转化。此前,商达公用已在微山湖超级渔仓成功养殖大西洋鲑,此次成功实现自主孵化育苗后,将进一步在浙江、北京、内蒙等RAS智慧渔仓项目推进规模化养殖,逐步填补国内高端冷水鱼市场需求缺口,推动“冰海之皇”大西洋鲑从“进口依赖”走向“国产化供应”。
浙江嘉善西塘共富渔仓项目
作为“中国 RAS 未来水产引领者”,商达公用将以此次技术突破为契机,深耕 RAS 智慧渔业领域,持续完善育苗、养殖、加工全产业链布局,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高品质的未来水产品,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