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2017-07-06 浏览量:595 关闭
文章导读
在政府提升环境违法成本,同时加强违法监管和处理能力建设以及对新建危废项目的审批程序简化等利好的背景之下,危废处理行业潜在的千亿需求有望在未来5年快速释放,危废处置正处行业的“黄金阶段”。
根据2016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我国共有46大类479种危废;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5年我国危险废物统计的产生量达3976万吨,除却危险废物的非法处置量以及漏报瞒报情况,因此实际产生量远高于统计数据。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危废发生量也不时提升,危险废弃物处理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具有一种或多种危险特性的废弃物,其腐蚀性、有毒性、传染性等不确定因素都将可能对环境甚至是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国家从政策标准入手控制危废排放源,市场闻风而动也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危废治理迫在眉睫
绿色环保产业整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固废范畴的一个重要分支,危废处置市场前景普遍被看好。伴随环境污染的恶化和公众意识的觉醒, 社会和政府对危险废弃物的有效治理诉求刻不容缓。
根据《2017-2022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危险固体废物产生量已达到1589万吨,为2000年的1.91倍。2014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633.5万吨,比2013年增加15.1%。2015年我国工业危废产生量达到3976.1万吨,同比增长9.43%。
而到2016年,我国工业危废产生量近5000万吨,同比增速达20%,但据环保部固废与化学品管理中心估算,2016年实际产生量超过1亿吨,远超官/方统计数字。
另外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5 年全国已核准危废处置资质合计4500 万吨,按照3000 万吨处置量计算,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7%。大部分危废处置企业危废获取渠道单一、危废获取量严重不足,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甚至低于50%,常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政策带动危废行情
2010年 《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出台》
2012年 《“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颁布
2013年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落地
2015年 《国家修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16年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发布
2016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发布,将危险废物由49个大类别400种危险废物调整为46大类别479种(362种来自原名录,新增117种),加强动态监管,危险废物管制将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精细化。
名录的发布,直接带动了危废领域的行情,使其逐步成为了“香饽饽”。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先后跨界布局危废处理领域。但正是这样一个壁垒极高的千亿市场,市场集中度却不高,随着危废市场的二次整合,将诞生一批上规模的龙头企业。
多重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危废处理行业步入“黄金时代”,行业发展高景气度有望延续。据预计,危废产生量将按复合年增长率10.5%由2017年的 4990 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7440万吨,未来三年危废处理市场空间将达2000亿元。
产生量高,行业呈现“散、小、弱”
如此大好形势,目前危废市场格局、处置现状如何呢?
数据显示,2016我国工业危废产生量近5000万吨,但据环保部固废与化学品管理中心估算,2016年实际产生量超过1亿吨,远超统计数字。
另据《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1到2015年间,年全国危险废物的排放量由3431.22万吨上升到3976.40万吨。预计到2019年,我国危险废物排放量将突破5000万吨。
随着危险废物产生量的不断增长,参与到危废处理行业的公司越来越多。然而,业内统计,目前十大龙头企业市占率不到10%,危废处理行业整体呈现“散、小、弱”的特点: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较为分散,大局部企业处置才能较低,而且没有危废填埋厂这一类危废处置终端资源。
危废处理千亿市场涌现,行业参与者众多,但整体规模和生产能力偏小,大部分企业技术、资金、研发能力弱,处理资质单一。2015年全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核准经营规模达5263万吨/年,但实际经营规模仅1536万吨/年,这也意味着危废经营单位设施符合率严重不足。
发展前景思考:机遇与挑战并存
而针对现状,业内专家认为,危废的未来展望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加强无害化和资源化技术研发,新技术快速应用;危废市场产能不足,建设加快。王亚超表示,希望形成较大的总体技术研发平台,可以进行资源共享;
第二阶段是监管制度逐渐完善,运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大量资本涌入,项目整合加剧;
第三阶段是危废处置技术完善,运营管理水平普遍达到较高水平,危废市场逐渐饱和,项目整体利润趋于微利状态,就像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样达到基本饱和,但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如今,环保产业整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盈利引得资本、跨界者纷纷进入,跑马圈地抢占市场,局部整合并购动作频发。然而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危废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危险废物本身的高危性和复杂性,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在资质、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
业内建议
危废处理企业应抓住当前市场机遇,重点在资源整合、技术和模式创新上着力,借力多种资本工具,积极参与PPP模式,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进一步提高危废处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力争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收益双重目标。
文章来源:《大话环保江湖》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