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2018-02-08 浏览量:551 关闭
在浙江杭州向着“蓝天白云”目标迈进的同时,“绿色亚运”的建设,也向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的环保工作提出了考验。2月6日,在杭州市两会上,政协委员以绿色、生态为着力点,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建设建言献策。
自第16届亚运会广州打出“绿色亚运”口号以来,以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办赛意识深入人心。
作为中国第三个申办亚运会的城市,杭州以“绿色”为指引,以“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为要求,正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场馆和相关设施的建设中。据悉,目前亚运会第一批33个场馆设施及亚运村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
王其是杭州运河广告产业园总师办主任,也是杭州市政协委员。她建议,在亚运场馆设施及亚运村的建设中,可采用一定比例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
“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42%的建材是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再生产品,2000年悉尼奥运会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座绿色体育馆,其建筑材料也有一半采用建筑废弃物再制造的铝、玻璃、钢等。”在她看来,这种建筑材料不仅响应了“绿色亚运”的号召,也有利于杭州“绿色、可持续”发展国际都市金名片的打造。
确实,每届大型运动会,主办城市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完善基础设施。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开明画院画师王玮认为,可以亚运会为契机,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代替传统的钢筋水泥混凝土。
“我国每年新建近20亿平方米建筑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我们可以把亚运会新建场馆作为国家首个绿色建筑体育馆样板工程。”王玮还以“2007年空调菌致世界冠军集体感冒”的新闻为例,指出“绿色”不应只体现在建材上,还应该在环境上下功夫。
她建议要加强监控力度,从源头禁止未达到环保要求的建材及相关用品进入市场,并对对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提高空气清洁度。
王玮所言的清洁体现在室内,在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系主任蒋吉清眼里,要办好一场大型运动会,“蓝天白云”也显得尤为重要。
据悉,2017年杭州PM2.5达标天数为323天,PM2.5平均浓度4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6%。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东鹰律师事务所主任金鹰表示,将亚运会场馆一定范围内列入无燃煤区的任务不能忽视。
“杭州承办的不仅仅是一次亚运会,而是要通过这一窗口,展现杭州的绿色文明水平。”金鹰希望,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杭州能以“绿色”形象,打响“绿色”亚运品牌。
文章来源:中新网浙江